零点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零点看书 > 大乘妙法莲华经 > 第96集《妙法莲华经》

第96集《妙法莲华经》

第96集《妙法莲华经》 (第1/2页)

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二百二十二面。
  
  我们上一堂课讲到辛二的“颂求得法师”。释迦牟尼佛的因地是一个大国王,但是这个国王不是他所追求的果报,是他修六度自然招感的果报。其实他内心的世界是一个内凡加行位的菩萨,四加行的菩萨。
  
  四加行的菩萨,他的内心跟我们凡夫的心不一样。他是“我不爱身命,但惜无上道”,他把道法的追求放在身命之上。从大乘的加行位来说,他追求的权法都已经几乎是圆满了。这三乘的教法要圆满,他才有办法进入四加行的。因为他要突破所有的权法的修学,要入见道位,入清净心了,那么这个时候只有一条路可以走,就是学《法华经》,没有其他路可以走了。因为他最后要把他所修学的法相舍离,要会权入实,他只能够去跟善知识学习,说“我有微妙法,世间所希有”。因为中道的实相,不是你自己可以无师自通的,不可能的。你有办法想出中道实相,那你就是佛陀的知见了。
  
  所以,大乘佛法的特别就是,它不像声闻法,你可以远离人群,你可以躲在山上。你要是根器够,悟性高,你都不需要老师。你就看到四季的变化,你就知道生命是不能掌控的、不能主宰的,你就能够证得我空,入偏空涅槃,你不需要老师。但是大乘佛法,你一定要有一个老师教你。因为这个中道实相是不思议境,你怎么想都想不出来一念心性它是即空即假即中的,你不可能想出来的,一定要有师父的,用文字来教导你。
  
  辛三、颂受法奉行
  
  时王闻仙言心生大喜悦
  
  即便随仙人供给于所须
  
  采薪及果蓏随时恭敬与
  
  情存妙法故身心无懈倦
  
  释迦牟尼佛的因地,这个国王,听到仙人说“我有微妙法,世间所希有”,他内心是怎么想的呢?“心生大喜悦。”这个人的大乘善根成熟了,从这种征兆来看,这个人得度因缘成熟了,所以就舍去了王位,随这个仙人到山中去修学。这当中他要实践他的诺言,供给于生活上的所须。比方说,上山去拾薪柴,或者去采果蓏(果是长在树上的木本的果实,蓏是地上的草本植物的果实)。采这个果实干什么呢?来恭敬供养他的师父。为什么呢?“情存妙法故”,为了要追求妙法的缘故,而身心精进没有懈怠。这个是说明他的求法精进无有懈怠。
  
  辛四、颂结证劝信
  
  我们看辛四的总结,释迦牟尼佛讲这段的目的是什么呢?
  
  普为诸众生勤求于大法
  
  亦不为己身及以五欲乐
  
  故为大国王勤求获此法
  
  遂致得成佛今故为汝说
  
  释迦牟尼佛这件事情已经是很久很久很久以前了,他为什么在讲《法华经》的时候,特别地把他自己这段求法的因缘讲出来?
  
  因为他要强调一件事,就是这个大国王为了一切众生的缘故,而勤求于大乘的妙法。他不为自身的安稳及世间的快乐,所以他即便做一个大国王,依然精进地修学佛法,终于会权入实,成就佛道。那么讲这段的因缘就是怎么样?引证。
  
  诸位!所有的法门都必须要合乎两个条件:第一个,可修性;第二个,可证性。就是道、灭这两个原则。佛教跟一般的哲学道理是不一样的。哲理可能讲出一个观念,但是这怎么修、是不是可修可证实,它不一定。而释迦牟尼佛以他自己的成长过程为例,他一路走过来,从内凡加行位而到见道位,就是靠《法华经》的引导。所以“今故为汝说”,我当初就是这样子走过来的,从一种六度的功德相而进入到离相的清净心乃至于菩提愿,最后成佛了。所以佛陀引用他自己的成长过程来引证一佛乘的因果。
  
  己二、结会古今
  
  把古今的这个因缘作一个说明。
  
  佛告诸比丘:尔时王者,则我身是;时仙人者,今提婆达多是。
  
  这以下佛陀就讲出这段因缘的一个过去的情况。说当时的国王就是我释迦牟尼佛的前身,我当时是一个内凡加行位的菩萨。而当时教授妙法的仙人是谁呢?就是提婆达多的前身。所以到此为止,提婆达多扮演什么角色?扮演善知识,启蒙师父。这是他跟提婆达多的一段因缘。
  
  庚二、明师弟功满分二:辛一、明弟子圆因报满;辛二、明法师妙果当成
  
  我们再往下看。他悟后,到了见道位,称性起修,提婆达多又扮演什么角色呢?我们看第二段,庚二,“明师弟功满”。师父就是提婆达多,弟子是释迦牟尼佛,彼此因为这样的一种教授、学习的因缘,双方都功德圆满。这地方有两段。
  
  辛一、明弟子圆因报满
  
  先看辛一的“明弟子圆因报满”。这弟子就是释迦牟尼佛,因为学《法华经》,会权入实,而功德圆满。
  
  由提婆达多善知识故,令我具足六波罗蜜,慈悲喜舍,三十二相,八十种好,紫磨金色,十力、四无所畏、四摄法、十八不共神通道力,成等正觉,广度众生,皆因提婆达多善知识故。
  
  这段经文有两段:第一个是讲因地圆满,第二个是讲果地圆满。他的因地是,“由提婆达多善知识故,令我具足六波罗蜜,慈悲喜舍”。
  
  学《法华经》以后,当然我们现在叫做圆教名字位,我们叫做跟《法华经》结缘,就是透过闻经达理、断疑生信,成就《法华经》的成佛的正因。但如果是加行位的,学《法华经》就不一样了,他直接进入见道位,就成就诸佛的法身了,就般若道已经完成了,那么悟后起修就进入方便道了。方便道,这个时候善知识就很重要。方便道它就是怎么样?历事炼心了。他这个时候清净心开始转成菩提愿。
  
  我们说过,般若道的特色是什么?清净心。虽然我们清净心跟菩提愿两个都修,但是从凡夫到般若道,重点在清净心,在离相。从般若道进入方便道以后,它的核心思想不是清净心了,而是在菩提愿,开始广度众生了,那么它的核心就是六度的修学。
  
  六度的修学,蕅益大师提出三点,我们简单地说一下。这个六度的修学有三个重点:
  
  第一个,对治。菩萨修六度不完全是利他,他是透过六度的法来调伏自己的烦恼。比方说布施对治悭贪,持戒对治我们的恶行,忍辱对治瞋恚,精进对治懈怠,禅定对治散乱,智慧对治愚痴。他是透过修六度来调伏自己的六种烦恼,这叫对治。因为他每一个在修的时候,他都有内观的智慧,有这个理观的智慧。
  
  第二个,相生。六度,当然它有它各别的内容,布施就不是持戒,持戒不是忍辱,它有它自己的体性。但是它彼此之间可以相生相成,就是前前引生后后,后后持净前前。你布施修得好有助于你持戒,你持戒持得清净有助于忍辱等等,前前可以引生后后。后后持净前前就是,你如果是持戒清净,会让你的布施更加地清净圆满;如果你忍辱修得好,对你持戒也是有很大的帮助力,它相生相成。这个六度之间是有关系的。
  
  第三个,蕅益大师讲到果报。虽然菩萨修六度重点在借事修心,自我调伏,但是他自然地会形成因缘的果报。比方说布施成就大富饶财,持戒成就诸根具足,忍辱成就容色端正,精进成就大威德力,禅定成就寿命安康,所以禅定的人他寿命长,身体也健康,智慧成就辩才无碍。讲到果报,他是自然招感的果报。
  
  这段经文后面主要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,那就是成就应化身了。他从法身的历练,开始发愿,然后呢?成就应化身的功德,“三十二相,八十种好”,乃至于“成等正觉,广度众生”。这一段经文就很重要,“皆因提婆达多善知识故”。当然不能够说完全因为,但是善知识提婆达多是很重要的因素。为什么呢?我们说过,初地菩萨已经没有自然而起的魔境了。初地哪有魔境呢?他没有烦恼,没有死亡的问题,也没有五蕴的果报的干扰,身心世界的躁动的干扰,天魔连碰都不敢碰他了。他这个人是初地菩萨,而这个天魔是欲界天,你怎么敢去干扰这个大菩萨呢?所以他这个时候更需要的是怎么样?法身菩萨互相的资助。
  
  但是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。在唯识学上说,你要扮演一个逆缘的善知识,你要八地以上,低阶的不可以扮演逆向的善知识。有一个禅宗开悟的祖师,他的弟子问他说:“师父!你修学到什么阶位?”这个禅宗祖师说:“我现在的修习,我可以入佛,但是不得入魔。”就是说,我可以示现正常的佛相,就是清净的功德我可以示现,但是我没办法在正常情况示现非道,那种不正常的杀盗淫妄相状,来显现我的菩萨道。这个超过他的范围。因为你要修到染净不二,那不是一般的菩萨,要八地以上。
  
  所以,这个逆缘的善知识,蕅益大师会说明,是非常难得的。就是说,你今天跟他是同参道友,你们两个都成就初地了,那彼此要互相帮助。有时候我是做你的同参道友,鼓励你,你也鼓励我,那就叫顺缘的善知识。但是你要为你的同参道友扮演逆缘的善知识,对不起,你要八地以上。这个逆缘是不容易的,后面会说明。
  
  这个提婆达多,一方面做释迦牟尼佛的启蒙师父,一方面在他开始悟入法身、从空出假以后进入方便道的时候,又扮演他的逆缘善知识,所以对释迦牟尼佛其实帮助是很大的。所以他感谢,因为提婆达多的缘故,使令我快速地成就六波罗蜜,慈悲喜舍,乃至于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种种的功德。他这意思是赞叹提婆达多对他的帮助。
  
  辛二、明法师妙果当成
  
  前面是指弟子,就是释迦牟尼佛,在提婆达多的启蒙跟历练之下成佛。这以下说明提婆达多未来成就的应身佛。
  
  看经文第一段。
  
  告诸四众:提婆达多却后过无量劫,当得成佛,号曰天王如来、应供、正遍知、明行足、善逝、世间解、无上士、调御丈夫、天人师、佛、世尊。世界名天道。
  
  “法师妙果当成”,这个法师就是提婆达多,教授师。释迦牟尼佛告诸四众弟子,提婆达多在以后经过无量劫的时间之后,“当得成佛”。当然是成的应身佛了,因为八地菩萨一定是可以成就应身佛。号曰天王如来(因为他因地的时候叫做天热,所以果地转成天王,这个“王”就自在了)、应供、正遍知乃至于佛、世尊,这十种德号。
  
  那么他的国土名称叫什么?叫天道。天,其实这个天不是指诸天,这个天指的是第一义谛空,就是自性清净心。他因地叫做天热、天授,所以果报叫天道。蕅益大师说,因为他的因地是“行于非道,通达佛道”,所以叫天道。行于非道,他的所行所为其实都是恶法,但是他通过这个恶法而成佛。这个就是我们说的逆缘善知识,这是八地以上的境界,我们不能随便学习的。
  
  这个地方是说明他的应身的授记成佛。
  
  看第二段,他的佛世的教化。
  
  时天王佛住世二十中劫,广为众生说于妙法,恒河沙众生得阿罗汉果,无量众生发缘觉心,恒河沙众生发无上道心,得无生忍,至不退转。
  
  这以下说明天王如来在他的国土当中教化的情况。天王佛他的寿命多久呢?二十中劫。在他二十中劫当中,广泛地宣说三乘的妙法。他度化谁呢?度化声闻众,成就阿罗汉;度化缘觉众,发缘觉心;度化菩萨众,发无上菩提心;乃至于说《法华经》会权入实,成就无生法忍,至不退转。这个是他的三乘的教化跟一佛乘的教化,都有宣说。
  
  我们看第三段的“佛灭法运”。
  
  时天王佛般涅槃后,正法住世二十中劫。全身舍利起七宝塔,高六十由旬,纵广四十由旬,诸天人民,悉以杂华、末香、烧香、涂香、衣服、璎珞、幢幡、宝盖,伎乐歌颂、礼拜供养七宝妙塔。无量众生得阿罗汉果,无量众生悟辟支佛,不可思议众生发菩提心,至不退转。
  
  天王佛在二十中劫的时间过去以后就入涅槃了。入涅槃以后,他的正法住世也是二十中劫。那么他入涅槃以后是怎么回事呢?“全身舍利起七宝塔”,所以他也是没有经过三昧火去烧身体,他是保持全身舍利。弟子们就用七宝塔把他全身舍利供起来,“高六十由旬,纵广四十由旬”。供完以后,诸天人民就用各种香花,末香、烧香、涂香、衣服、璎珞、幢幡、宝盖等身业供养,各种供养;乃至于口业的赞叹,伎乐歌颂的赞叹,对着这个宝塔赞叹;或者是意业的礼拜恭敬七宝妙塔。这是身口意的供养。
  
  在天王如来灭度以后,他的弟子们到了像法、末法时代,有无量众生得阿罗汉果,无量众生悟辟支佛果,乃至于不可思议众生发菩提心,成就大乘的不退转。
  
  这个是佛陀为提婆达多授未来成佛之记。
  
  提婆达多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众生,当然他的本门是八地以上。到底是哪一个阶位,蕅益大师也没有说,经文也没有说,只是说他不可思议,至少八地以上,他才能够示现逆缘。
  
  那我们可以谈谈他的迹门,就是在释迦牟尼佛这一世的时候,他是怎么扮演一个逆向的因缘。
  
  提婆达多是跟释迦牟尼佛出家的。释迦牟尼佛成道八年以后回到他的母国,后来八王子出家,他是其中的一个跟佛陀当时出家的。
  
  出了家以后,提婆达多非常聪明,他能够背诵八万法藏,而且他又修学禅定。既有八万法藏又有禅定,所以他怎么样呢?他就拉拢了五百个比丘跟他学习。弟子多了以后,他就说了,说释迦牟尼佛已经老了,这个叫做旧佛,我是新佛,我要创建新的三宝。那这是怎么样?破和合僧,破僧了。我们知道,一个僧团不能两尊佛,他自己自称为他是新佛,佛陀是旧佛。破和合僧,这是第一个逆罪。他犯了三个逆罪,这是第一个,破和合僧。
  
  破和合僧以后,佛陀派舍利弗尊者跟目犍连尊者去调伏他,这两个尊者就用神通力飞到他们群居的地方,目犍连尊者用神通力使令提婆达多进入昏睡状态,就昏睡过去了。舍利弗就到五百弟子的地方跟他们说法,开导他们:你们这样子做是不对的,是有过失的。就把这五百弟子给劝回来,劝回僧团。提婆达多醒过来以后,看到他的眷属跑了,就心怀怨恨。心怀怨恨怎么办呢?他就来到释迦牟尼佛托钵的路段,当释迦牟尼佛经过的时候,他就把山上的大石头推下去。那个石头很大,佛陀旁边的护法神就用金刚杵把那个石头给打碎,但其中有一个小石头打到释迦牟尼佛的脚趾头。犯了第二个逆罪,出佛身血。这第二个。
  
  出佛身血以后,他继续地跟佛陀抗拒。其中有一个比丘尼叫做莲华色比丘尼,她是所有比丘尼里面第一个证得阿罗汉果的。她就劝谏提婆达多:你这样做是不对的。结果提婆达多就用拳头把莲华色比丘尼活活打死了。第三个逆罪,杀阿罗汉。
  
  所以提婆达多示现三种逆罪,破和合僧、出佛身血、杀阿罗汉。犯了三种逆罪以后,在戒律上说,他临终的时候地狱相现,无间地狱的果报现前。犯一个逆罪就是要入无间地狱了,何况三个逆罪?提婆达多这个时候内心恐慌,他本来要称“南无佛”,忏悔,结果念到“南无”两个字的时候,因为罪太重了,“佛”字还没有来得及念,就直接堕入无间地狱去了。一劫的时间,然后罪毕出来,成就辟支佛果,然后入涅槃。这个是迹门。
  
  蕅益大师对于这一段迹门的解释是说,提婆达多他这种示现叫做什么?“非逆而逆,其逆不可思议。”他的内心没有这种烦恼,但是他示现这个逆。一个人的心中没有逆罪,能够示现逆罪,这个人的内心功德是八地以上了,不可思议。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,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,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