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点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零点看书 > 大乘妙法莲华经 > 第42集《妙法莲华经》

第42集《妙法莲华经》

第42集《妙法莲华经》 (第2/2页)

这个地方,蕅益大师对于“各各与之,不宜差别”,他做一个说明。他有一段很重要的话,说佛陀度化众生,叫做“不移本习,而示真实”。什么叫“不移本习”呢?就是佛陀面对生死凡夫,他不会想改变你的习气。比方目犍连尊者喜欢神通,舍利弗尊者喜欢智慧,优波离尊者喜欢持戒,那么佛陀对他们的教育,“不移本习”:你喜欢神通那就修神通吧,智慧也可以,持戒也好。
  
  那么怎么样从不移本习而示真实呢?蕅益大师就引用天台的教观,叫做“一切法趣”。这句话很重要,不容易理解,但是你把它听懂以后,对你操作很有帮助。
  
  什么叫“一切法趣”?真如有不变性,但是它有随缘性。比方说你布施,操作布施的时候,如果你不懂大白牛车,那就是修布施的“法”,要修这个法。如果你知道怎么样操作大白牛车,修理观,回归到一念心性,知道能念的心、能思的心不可思议,那么这个时候大白牛车就是“布施为法界,一切法趣布施”。就是说,你在布施当中,你的真如全体不变,全体随缘,已经跑到布施这个法去了。这样懂吗?
  
  我再讲一次,“布施为法界,一切法趣布施”,就是说,真如本性本来是遍满的,你不修的时候它是清净本然、周遍法界,但是你一动,开始修布施的时候,它这个大白牛车就跑到布施,来加持你的布施这个法。当你在持戒的时候,“持戒为法界,一切法趣持戒”。就是真如是清净,但是它又随缘。你在持戒的过程中,他跑到持戒的法去,帮助你持戒的法。也就是说,你的布施跟你的持戒和别人不一样。别人的布施、持戒只有法力,你多一个自性功德力的加持,你有两种力量,因为真如的加持力跑到那边去了。所以你的布施更加坚固不容易退转;第二个,更加圆满、广大。
  
  所以,这个真如的操作好就好在哪里呢?它有差别习性,它也有平等性。就是你不修的时候它是“一切法如”,你开始修的时候叫做“不移本习”,它不改变你本来的习气,“而示真实”。
  
  你看我们念佛也是一样,“念佛为法界,一切法趣佛号”。说是“法界圆融体,作我一念心”,赞叹自性功德力。自性功德力,没有提佛号的时候它是圆满的,但是你念佛的时候,“故我念佛心,全体即法界”。当你念佛的时候,所有的真如跑到这句佛号去了,去启动这句佛号。蕅益大师不是说吗?一个人,你不懂真如本性,你不会真正懂得佛号的力量;你没有用佛号的力量来帮助你,你也不可能开显真如本性。也就是说,你整天打妄想在念佛,你把无量光、无量寿念成有量光、有量寿,因为你的心态太狭隘了。但如果你今天透过理观的智慧来念佛,那就不一样,那是“佛号为法界,一切法趣佛号”。佛号里面有你的大白牛车的力量,真如全体不变、全体随缘,随佛号的因缘而显现出来。这个佛号就是,你念的佛号有你的自性功德力在里面,就在这里,就是所谓的“不移本习,而示真实”。
  
  寅四、诸子得车欢喜喻
  
  是时诸子各乘大车,得未曾有,非本所望。
  
  三乘的诸子本来心中是要三车,结果佛陀给他一个大白牛车,可以说是“得未曾有”,内心感到欢喜。那么为什么“得未曾有”?因为“非本所望”,就是超乎他心中的期待。
  
  诸位!诸子为什么离开三界?他们可不是奔着成佛去的,他们只是想要离开三界火宅,没想到佛陀给他成佛之道,所以说是“非本所望”,超越他的期待。
  
  那这样讲,佛陀先施设三乘的方便,然后再给他一佛乘的成佛之道,这样子佛陀是不是有虚妄的问题呢?
  
  丑四、佛无虚妄喻分三:寅一、垂问;寅二、回答;寅三、述叹
  
  寅一、垂问
  
  舍利弗!于汝意云何?是长者等与诸子珍宝大车,宁有虚妄不?
  
  佛陀就问舍利弗,说:“舍利弗!于汝意云何?”你的意思怎么样?这个长者最后没有给他们三车,而是平等给予诸子一个珍宝的庄严的大白牛车,那么这样子这个长者难道是虚诳妄语吗?你一开始说给三车,结果给他一个大白牛车,那这样子是不是有妄语的问题呢?
  
  看这个意思佛陀不适合自己回答,佛陀必须要由舍利弗,由当机众自己回答。我们看舍利弗怎么来回答这个问题。
  
  寅二、回答
  
  舍利弗言:不也!世尊!是长者但令诸子得免火难,全其躯命,非为虚妄。何以故?若全身命,便为已得玩好之具,况复方便,于彼火宅而拔济之。世尊!若是长者乃至不与最小一车,犹不虚妄。何以故?是长者先作是意,我以方便令子得出,以是因缘,无虚妄也。何况长者自知财富无量,欲饶益诸子,等与大车。
  
  我们看经文的说明,看舍利弗怎么回答。
  
  “舍利弗言:不也!世尊!”舍利弗说,在我看来,这个长者他没有打妄语。他提出三个理由:
  
  第一个理由,他说这个长者能够使令诸子得免火灾之难,而保全他的法身慧命,这个就不虚妄。所谓第一个,免难不虚。因为他对我有好处,虽然是用三车来引导我,而结果没有三车,但是重点是他让我免难了。重点是,我要不出来,我就被三界火宅所烧,就把大乘善根给烧没了,那对我伤害太大。所以,我能够免除这个灾难,对我来说,这个长者不虚妄。“若全身命,便为已得玩好之具,况复方便,于彼火宅而拔济之。”这是说明第一个理由,免难不虚。
  
  第二个,不乖本心故不虚。他并没有违背当初的心意。说这个长者离开三界以后,乃至不给羊车、鹿车这种小车,他尚且不虚妄,何以故?因为长者一开始就有这样的作意,所以他没有欺诳心。他一开始就是这样想的:“我以方便令子得出,以是因缘,无虚妄也。”
  
  诸位!我们说过,离开三界,一定要满足他的希望。那个时候长者跟现在的长者对你的态度当然不一样。现在你离开了三界,经过三乘教法的调教,此一时也,彼一时也。但是请你回想一下你当初的心境,如果佛陀一开始给你讲大白牛车,你会接受吗?你有这种胸量格局,会接受吗?就像我们极乐世界,我们读《阿弥陀经》,极乐世界有七宝池、八功德水。我们自己理解一种极乐世界,但是你认为你到了极乐世界看到的,会跟你在《阿弥陀经》看到的完全一样吗?可能说一样,也可以说有差别,常同常别。因为到了极乐世界的你跟现在的你不一样,想法不一样。也就是说,作为一个长者,面对一个火宅那么急迫的情况,他必须先施设方便,所以他本身一开始就是有这样的作意,所以他不乖违他当初本来的想法。不乖本心,故不虚妄。
  
  第三个,“过本所望”,这是最重要。“何况长者自知财富无量,欲饶益诸子,等与大车”,他给你一个更好的车子。
  
  那么这三种,免难不虚、不乖本心故不虚,跟这个所谓的过本所望不虚,蕅益大师用四个字来总结,叫做“以重夺轻故不虚”。轻就是佛陀本来给你一个小乘的涅槃,小乘涅槃他只能自受用。结果,佛陀给你一个大乘的法身!诸位你想想看,是大白牛车这个大乘的法身的功德好,还是小乘涅槃好呢?当然是大乘涅槃好。因为你小乘涅槃有的我都有,涅槃寂静对我来说只是心中的一个影像。你看大白牛车,它车子上面是可以休息的,他是有床垫可以休息的,所以菩萨在疲劳的时候可以在真如本性里面入甚深真如三昧,他就可以出现涅槃寂静了。以重夺轻,就是佛陀给他一个更好的东西,所以就这一点来说不虚妄。
  
  比方说,有一个小孩子他老是哭闹不停。他妈妈说,你别哭,你站在这里面有问题,这里面很危险,你赶快出来,我给你一个巧克力吃,给你巧克力蛋糕吃。这小孩子一听到巧克力蛋糕,跑出来。结果妈妈没有给他巧克力蛋糕,却给他一个巧克力工厂。你觉得这个母亲有说妄语吗?你这个工厂随时就可以创造各式各样的巧克力,草莓的、什么都可以做。但是,以这个小孩子当初的胸量,你给他一个巧克力工厂,他可能听不懂。就是佛陀要先讲你能够理解的东西,让你受益;等到你受益以后,佛陀才会讲更清楚的东西给你,让你理解。佛陀教化众生是一步一步的,所以蕅益大师说,以重夺轻故不虚。因为佛陀给你的大白牛车里面,涵盖你小乘的涅槃寂静,你有的都有了,所以当然是不虚妄。
  
  看附表第九,我们看大白牛车喻。这个地方实际讲到大白牛车的一个修学过程,我们把它做一个总结。
  
  看第一个,十如是。
  
  如是相(种种庄严)
  
  如是性(大白牛)
  
  如是体(其车高广)
  
  其实大白牛车,真如本性,我们前面说过,它有清净义跟具足义。清净义是修空观而开显清净义,假观开显具足义。其实《法华经》的特点在假观。如果只讲清净,离一切相,那《楞严经》就讲过了,《法华经》再讲就重复了。《法华经》重点不在清净心,它的重点在菩提心,就是后半段,《法华经》后半段约本。前面是“约迹门开权显实”,强调“一心三观”。其实一心三观,它的智慧观照,目的要发愿的。整个《法华经》的根本在下半段,就是“约本门开近显远”,要让你对佛菩萨的功德生起欣求好乐而发菩提愿。所以成佛是智慧跟发愿两个结合,而发愿的根本在相。
  
  净土宗也重发愿,欣求极乐你要有相状。我们在整个菩萨道的六度也是有个相状。你布施的相状带动布施的理观。我们前面说过,布施为法界,一切法趣布施。所以它是怎么样?车上的工具是相。当你的布施相启动的时候,你的心,就真如的心,一心三观启动。这个性就是智慧。这个相状跟你的心一结合,产生如是体。就是我们说过,当你布施的时候,不但是有布施的相,还有你一个强大的布施的愿力,你的自性功德力,就“布施为法界,一切法趣布施”,所以它产生的因缘果报就不一样。
  
  诸位!凭什么菩萨修布施叫做布施波罗蜜,凡夫修布施叫做得到布施的果报?因为菩萨有大白牛车,而你只是执着那个布施的法,你没有把你的心力放进去,你没有发菩提愿,你又没观照。为什么菩萨要受戒?他就是一个观照力、一个誓愿力放进去。所以,你在持菩萨戒的时候,每一条戒法都会变成波罗蜜,它有理观,还有愿力在里面。
  
  当然,它那个大白牛车启动有三个重点:信解、观照、发愿。自性功德力,它不可思议,很难信解。我们凡夫只相信自己的妄想,这是很糟糕的,就把我们弄得格局很小。那你现在就必须要把妄想放开来,回光返照,找到你的本来面目:你从什么地方来?就是信解。我们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学《法华经》?就是不断地熏习,告诉你,妄想跟你没关系,你的本来面目就是一念心。不断地串习,干什么?建立信解。因为你信解才会生起观照,观照心,观心。先相信它,然后再观照它,最后就是发愿,你愿意成就。
  
  所以,这个相状一旦变成如是性,透过信解、观照、发愿以后,它形成一个大白牛车的车体。这个车子启动了,它会创造一个大白牛车的因缘果报,你所修的佛号未来还会加持你。诸位!有些人的佛号,因缘的佛号力,陪你到往生以后这个佛号就消失掉,因为他只是为了往生而念佛。说这个人念佛,这辈子念了一百万声。他说,我到了极乐世界,我因地的佛号就把我带到极乐世界!结果呢?结果没了。因为他一开始念佛的操作就是让他解脱用的。就像这个诸子,他就是为了解脱而修四圣谛。你别忘了,一佛乘的菩萨在因地修四圣谛,他四圣谛可以一直帮助他成佛之道。也就是说,为什么有些人在凡夫的时候所念的佛号到了极乐世界还在加持他?因为他一开始这个佛号就是大白牛车。大白牛车可不只是把你带到净土,它是让你成佛用的。
  
  诸位!你现在的修行,多一分的用心,你这个力量,不管是布施也好,持戒也好,念佛也好,你把你的自性功德力放进去,它可能一开始会给你差别果报,“近果说差别”,但是后半段,“究竟归一乘”。这个佛号在你成佛之道照样加持你,它不会停止的,大白牛车只有走到成佛才会停止的。所以,启动大白牛车就是先有个相状,它要借相修心。你如果什么都没有相状,大白牛车就放在那里,就放在仓库里面。大白牛车你要不断地去开它,用事修来表现。
  
  所以有人说,学《楞严经》,因为《楞严经》它是回归一念心性,它是强调万法回归一心,所以好像觉得什么事都不需要做了,因为五蕴、六入、十二处、十八界都是虚妄的,《楞严经》强调达妄本空。学《法华经》刚好相反,它要称性起修。要真的没有事,拿个扫把扫扫地都好,扫扫地就是假借扫地的相状来体现你的大白牛车。如是相、如是性,你就是从扫地当中去发愿、去观照:我为什么能够扫地呢?就是我有一念的真如本性我才会扫地。那我扫地也要有个成佛的愿。那么你这样子扫地就是成佛的十如是。
  
  其实《法华经》跟净土宗非常接近。如果你会操作,你把《法华经》的观念用来操作念佛,那就是相得益彰。只是《法华经》的相状可能更多的偏重在菩提道,六度,而我们净土宗的这个如是相,是用佛号跟净土的相状来操作。但是原理都一样,都是大白牛车。
  
  所以这个方法的操作,《法华经》开始借相修心,《楞严经》是偏重离相清净,这个地方不太一样。
  
  我们先讲到这,后面的修学次第,我们下一堂课再说明。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,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,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